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语薇表示,NFT 的货币化价值及多元的价值体系对 NFT 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演讲:王语薇,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艺术商业》出版人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

在 10 月 27 日举行的第七届万向区块链全球峰会上,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艺术商业》出版人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王语薇带来了「价值革命?NFT 及数字资产的兴起」 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万通副总裁王语薇:如何将 NFT 价值革命进行到底?

我今天的题目是「价值革命?NFT 及数字资产的兴起」。希望从社会学的角度,分享一下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2021 年无疑又是颠覆大家价值观的一年,这些表情包、头像、电子宠物、体育比赛的精彩瞬间,甚至一条推特,上网就可以免费观看的东西,只要变成了 NFT 就可以具备某种价值,搞得大家脑洞打开,好像万物皆可 NFT,这些价值怎么被创造出来呢?回到十年前,就会发现加密世界的价值逻辑一直在经历一个演变的过程。

NFT 成为了可以跟互联网上所有内容绑定的事物,把价值的载体进一步的扩大了。所有这些现象背后的价值,我们一般会归功于区块链技术。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区块链就是一种数据库,它具备一些非常特殊的结构和特征。我们将它比喻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称其为信任的机器或价值互联网。问题来了,信任是产品吗?只要使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创造信任吗?那数据是如何变成信任和价值的呢?

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技术,所有的数据库不管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数据库,它的核心逻辑是谁可以添加、记录、更改数据,以及为什么相信它。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和人相关的问题,从技术到信任、到价值,并不是一个技术可以自动化完成的过程,需要在人与人、人与系统、人与社会中来理解。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学问题,这是我的博士学论文。我认为里面有三大问题,首先从制度层面来解释我们为什么信任的问题。

它好比一个项目的白皮书,需要提出一系列的规则、共识和机制,给信任提供足够的理由。有了系统还不够,还要提供功能和互动模式,使它在不断运行过程中持续创造信任。最后文化要解决的是是否应该信任的问题,即使我没有足够的理由、足够的功能和互动,都不能够回答的问题,而是需要在一个文化的环境、意义的体系和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去寻找答案。所以我今天想从这个框架中,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 NFT 的思考。

Non-fungible Token 这个概念从哪来的呢?「Fungible」这个词,不光咱们不认识,即使在西方的英语世界中,它也不是一个日常用语,它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用来指大宗商品,比如货币、股份,这种种类物。它们的特征是,每一个单位都可以相互替换,因为只有这样才便于流通和交换。所以这些 fungible 是所有货币类资产的重要属性。Non-fungible 是指非同质、不可替换,每个单位都拥有某种不同属性的特定物。在自然世界中,绝大部分事物,由于自身物理性差异,在某种意义上都是 Fungible,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而传统的有形资产,像车、房、艺术品、珠宝、股东,这些都是特定物,不能被随意替换。但是人其实是最典型的特定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我们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不能被随意替换,所以我是 Non-fungible。

当我们成为了 GDP 的经济计算单位时,我们也会变成 Fungible 的种类物,就是我贡献的 DGP 和你贡献的 GDP 是可以相互替换,没有差异的。所以 Fungible 是一个经济学语境下才能理解的概念,它也不是绝对的区别,而是一个程度的区别。我们把 Fungible 和 Non-fungible 放在一个轴的两端,就会看到,偏向 Fungible 都是类似于货币资产的流通物,而偏向 Non-fungible 都是具备某种不可替代价值的特殊物。像艺术品、收藏品这些特别强调特殊性价值的事物,就是最典型的 Non-fungible 的事物。

什么是数字资产呢?我们都知道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而比特是由 0 和 1 这两个二进制符号组成,数字资产是所有基于二进制的集合,所组成的独立、可识别、具有一定价值的资产形式。由于二进制是所有的计算机设备可以理解被运行的唯一的形式,所以它也是数字资产化的决定性特征。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0 和 1 在本质上可以被低成本的复制和传播,所以数字资产在这个意义上,它就失去了自然界物质本身拥有的非同质性、稀缺和独特等属性的特性,而趋于数字化和同质化。我们如何确定数字资产的非同质性呢?当比特成为了特定资产的载体,我们面临的问题怎么把 Fungible 的 bits 变成 Non-fungible 的 Stucture。在区块链系统诞生以前,这个过程必须有可信第三方,也就是权威机构的背书完成的。他们需要基于自己的信用背书,为资产提供数字化的形式和所有权的记录和证明。

NFT 在我看来,是通过一种新的社会架构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分布式网络和区块链的信任机制。从制度层面上来看,现在绝大部分的 NFT 是基于以太坊的制度架构而运行的,ERC721 和 ERC1155 是如何记录交易和追踪 NFT 所有权形成的标准。但我昨天也听到了 V 神讲,以太坊的制度架构本身也在经历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NFT 的制度架构正在经历一个非常早期和快速变化的时期。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创新,就是它被一种数字所有权的东西提供证明。什么是数字所有权呢?看左边的钻石,购买这颗钻石会得到一个 GIA 机构提供的证书,证书需要对钻石的很多细节做出精确的记录,从而证明这颗钻石的独特性。

Beeple 的这个作品是一个数字艺术作品,也是一颗钻石。以太坊不要求发布者发布这个作品的任何信息,它能记录的只是一个名称,一个非常简短的说明,以及一个数字文件可能存在的地方。你拥有一个 NFT,不但不拥有任何实物资产,甚至连这个数字资产都不能形成排他性的占有。同时这个数字资产的占有,既非其价值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所以 NFT 的诞生就为这些原来根本没有办法去物质化和客观化的有价值的数字资产提供一种新的渠道。它其实带来的很多的新的可能性,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呢?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对于 NFT 究竟代表物权、债权还是知识产权,都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判断。它有没有可能,重新定义数字资产的真实性问题呢?假如有两个数字文件在于手机里一模一样,我们能否判断一个真的,另外一个是假的呢?

第三,它对一个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交易的资产类别,提供了超越国家边界的新兴全球性市场和价格发现机制。它基于智能合约,它的所有交易自动留痕。NFT 的留痕,是留在交易系统中,为未来新的交易方式和可能性打开了一个非常新的局面。

最后由于它可编程,也就是可以基于智能合约对 NFT 的交易方式、应用场景、中间可能存在的权益分配,进行全新的处理和定义。即使这样,大家依然会问,如果不能拥有这个 NFT 背后的数字资产,为什么要买它呢?在目前的阶段,NFT 重构了数字世界中所谓独特性和稀缺性这两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因为 NFT 的独特性不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一种基于区块链分布式网络构建的独特的数据结构。并基于全网的共识,获得了某种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在这种独特性的基础上,人们从收藏的动机想,我希望拥有这个独特的东西。从炫耀的角度,希望别人知道我拥有这个独特的东西。从投资的角度,我相信还有很多人想要拥有这个独特的东西。同时它把稀缺性的概念也变化了,就是艺术作品的稀缺性转变为了数字所有权的稀缺性。我们看到这个 CryptoPunks,大家上网可以随意下载传播,但是拥有 CryptoPunks 的人,不在乎多少人占有这个资产,甚至说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它,他越高兴。所以在这个产品极大丰富,且复制成本越来越低的世界,所谓的物质的稀缺性,也就是越少越值钱的逻辑,已经被这个注意力的稀缺性,也就是越有名越值钱的逻辑所取代了。

现在 NFT 一定处于一个非常早期,但是高度火热的市场。只是你只是铸造 NFT,很难实现交易。就是拿 Beeple 来说,他在发布 NFT 之前,在社交媒体拥有一个庞大的粉丝数量。有了 NFT 以后,他创建了一个社群。同时跟所有人说,可以免费下载我的作品,把他的作品变成 NFT,用 1 块钱卖掉。传统的艺术市场中,当一个艺术家卖掉艺术作品以后,之后这个作品在二级市场的价格表现,跟这个艺术家没有直接关系了。由于 NFT 可以基于智能合约去定义交易规则,它可以规定,每次交易 NFT 时,都有一定的收入回到创作者的手中。这就使艺术家从创作者具备了某种运营者的角色,Beeple 自己在一次访谈中说,购买我作品的人,投资的不是作品,主要是我这个人。

从收藏者的角度来讲,他也变成了运营者,这是买 Beeple 画的人,他是早期的币圈投资者,也有 NFT 的基金。他购买了 BP 的画以后,他成立了一个艺术品指数基金叫 B20。大概的逻辑是,你不能买黄金,可以买黄金指数。他通过收藏艺术,也变成了收藏艺术家,把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力变成了一种金融产品,并持续参与这个价值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知道,如果 NFT 想要实现长期的价值,社区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因为它的价值的承担者,是一个共同认可某种文化符号的群体。左边是第一个可以支持多人合作模式的可编程的加密作品,它由一个 22 个 Layer 的 NFT 和一个 Master 的 NFT 组成的,每个 Layer 的 NFT 都可以单独交易,当一个人购买了这个 Layer 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这个 Layer 的形态。所以这是一个会随着交易和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收藏者也变成了创作者,他们在一个共同的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凝聚成为了一个所谓的共同体。

右边是最近大火的猴子,到处都能看到。这两个创始人都是艺术背景,从 2017 年开始就是非常想要接触亏铺头(音)这个世界,苦于当时没有一个语境和渠道,完全是技术和金融的属性。他们看到 NFT 以后,创始人就说,以太坊上终于有文化的一席之地了。所以他想怎么创造一个社区,让这些很有创意性的人聚在一起,在亏铺头(音)的世界做一些事情,即使它只是一个荒谬的猴子俱乐部。

社会科学的诞生本身可以被定位在那个时刻,所有的事物、观念及物质对象都被等同于价值,从而一切东西都与社会有关,并从社会获得其存在,无论是好、坏或可感对象的时候。信息社会的价值逻辑就是梅特卡夫定律,也就是一个网络的价值和用户的平方成正比,因为信息的价值来源于复制和传播,把信息藏在家里是没有价值的。NFT 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它目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展示和交易。

但问题在于更多的信息就等于更多的价值吗?陈词烂掉和有效信息难道没有区别吗?信息社会现在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巨大的通信量和不断缩小的有效信息量之间的矛盾。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 NFT 的价值革命进行到底。就是我们知道一个 NFT 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是以 Token 这种形式承载的货币化价值,这部分价值使 NFT 得以流通,引入巨大的社会资源。问题在于所有货币类价值实际上都是 Fungible,另外一方面,是需要有社会、经济、文化这些领域的发展,形成真正多元的价值体系。而这两个方面,对于 NFT 生态的可持续性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在 Token 层面,是没有办法看到这个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那么 NFT 的独特性就只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一个 NFT 的价值也可以轻易被其他同类型的 NFT 所取代。

所以我认为在数字世界中,技术本身不足以决定什么是好的和有价值的,而是需要由人决定。我们希望在这个世界中看到什么新的概念、审美和价值观,能够超越所谓的社会注意力这个转瞬即逝的事情,需要所有的文化内容创作者共同努力。

在这个长期目标下,万通控股和艺术商业成立了数字以上创新实验室,我们的目标希望联动科技创新和文化艺术行业的内容创作者,去挖掘具有长期价值、可以持续数字人文的内容。

最后我引用曼德拉这句话,就是金钱不能创造成功,而创造金钱的自由可以。

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了自由创造的数字世界,谢谢大家!